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癥防治,早早行動”。
01
什么是癌癥?
在醫(yī)學上,癌(cancer)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tǒng)稱為肉瘤。有少數(shù)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02
癌癥的病因有哪些?
癌癥的病因紛繁復雜,不同癌癥病因也不一樣,但大致癌癥的病因可以分為以下六大類:
1、生物因素。最主要的是病毒感染?,F(xiàn)代研究認為,某些病毒感染與癌癥的關系十分密切,例如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等。
2、物理因素。例如電離輻射會導致很多腫瘤。
3、化學因素。也就是化學物質、化學毒物會導致某些惡性腫瘤,例如二甲苯、甲醛會導致肺癌、白血病等。
4、環(huán)境因素。例如大氣污染、工作場所的粉塵污染,會誘發(fā)很多癌癥。
5、心理因素。長期心情不愉快、情緒壓抑的患者,容易發(fā)生乳腺癌、肺癌等惡性腫瘤。
6、遺傳因素。家族中有腫瘤家族史的患者,對某些腫瘤的易感性是增加的,發(fā)生腫瘤的危險性也明顯較沒有家族史的患者高。
03
我國癌癥的現(xiàn)狀如何?
2022年,《JAMA Oncology》發(fā)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癥地圖,報告了2017年全球范圍內(nèi)195個國家/地區(qū)、29組癌癥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壽命損失年(YLLs)、傷殘損失生命年(YLDs)和傷殘調(diào)整壽命年(DALYs)等信息。
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新發(fā)癌癥病例2450萬(95%UI,2220萬~2740萬),癌癥死亡病例960萬(95%UI,940~970萬)。在全球范圍內(nèi),男性在一生中(0~79歲)患癌癥的幾率為1/3,女性為1/4。
癌癥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一大類疾病。據(jù)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6年全國癌癥發(fā)病率為293.91/10萬,新發(fā)病例數(shù)約為406.4萬,死亡率為174.55/10萬,死亡例數(shù)約為241.4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為男性高于女性。
我國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死亡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我國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為: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頸癌,死因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
04
癌癥的治療
1.手術治療癌癥:手術是一種最古老的癌癥治療方法。治療和預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判定癌癥擴散和嚴重性的分期來決定。
2.放射治療癌癥:放療在治療很多癌癥方面起關鍵作用,包括霍奇金病、早期非霍奇金淋巴瘤、頭頸部鱗癌、精原細胞瘤(一種睪丸癌)、前列腺癌、早期乳腺癌、早期肺小細胞肺癌和神經(jīng)管細胞瘤(一種大腦或脊髓腫瘤)。對早期喉癌和前列腺癌,用放療與手術治愈率基本一致。當治愈不可能時放療可減輕癥狀,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和晚期肺癌、食管癌、頭頸癌、胃癌。放療也可緩解因轉移至骨或大腦引起的癥狀。
3.化學治療癌癥:雖然理想的抗癌藥應破壞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但這樣的藥不存在。盡管利弊間的界限很窄,但是,很多癌癥病人能用抗癌藥治療(化療)且一些能被治愈。化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也容易誘發(fā)腫瘤耐藥性,從而導致“無藥可治”。因此,開展針對耐藥腫瘤的“非藥物療法”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意義。
4.綜合治療癌癥:對于一些癌癥,最好的治療是手術、放療和化療的綜合治療。手術或放療治療局限的癌癥,而化療殺傷已逃離局部區(qū)域的癌細胞。有時放療或化療在手術前運用來縮小腫塊,或術后破壞殘存癌細胞?;熅C合手術提高已轉移至區(qū)域淋巴結患者的生存機會,如結腸癌、乳腺癌或膀胱癌。手術和化療有的能治愈晚期卵巢癌。
05
癌癥治療費用
《柳葉刀》雜志2016年發(fā)布一項實證研究顯示,在中國,肺癌、胃癌等六種常見癌癥人均年治療費用約為6.8萬元,但當年中國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僅為2.4萬元。CT、伽馬刀、核磁共振等治療項目為社保不報銷或部分報銷項目,同時80%以上進口特效藥不在社保醫(yī)療報銷范圍內(nèi)。2018年,羽壇名將李宗偉抗癌3年,33次質離子治療,花費960萬。
06
癌癥的預防
國際抗癌聯(lián)盟認為,1/3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癥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癥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據(jù)此提出了惡性腫瘤的三級預防概念:
一級預防是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癥的發(fā)生。約80%的癌癥與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有關。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制飲酒、食物多樣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注意環(huán)境保護、鑒別環(huán)境中致癌和促癌劑、加強職業(yè)防護等,均是較為重要的防癌措施。近年來的免疫預防和化學預防均屬于一級預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規(guī)模接種,選擇性環(huán)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對結直腸腺瘤進行化學預防等。
二級預防是指癌癥一旦發(fā)生,如何在早期階段發(fā)現(xiàn)并予以及時治療。包括:
①對癌癥危險信號(如持續(xù)性消化不良、絕經(jīng)后陰道流血、大小便習慣改變、久治不愈的潰瘍等)的認識和重視;
②對高發(fā)區(qū)和高危人群定期檢查;
③發(fā)現(xiàn)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
④加強對易感人群的監(jiān)測;
⑤腫瘤自檢(對身體暴露部位定期進行自我檢查)。
三級預防是治療后的康復,防止病情惡化,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治療不如預防,預防疾病必須要樹立健康管理意識,加強非藥物療法的推廣普及,保障身心健康。同時要做好健康體檢,讓你及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免受疾病之苦,讓家庭幸福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