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從公歷的7月7日或8日開始,到7月22日或23日結束。這時正值初伏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將進入一年的最熱時期。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同時,小暑艾灸有著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小暑的節(jié)氣特點是炎熱、耗氣、通于心。暑氣本是夏日的主氣,但對于體質偏弱或暑熱太過的情況,暑氣就成了暑邪。暑邪為陽,故多直入侵犯氣分,致腠理開泄而大汗出;
汗多傷津,陰液虧損,就會口渴喜飲,唇干舌燥;
大汗淋漓,氣隨津泄,導致氣虛,所以會氣短乏力、時常困頓;
暑氣在夏而通于心,暑熱之邪擾動心神,引起煩亂不寧。
小暑艾灸,健脾祛濕,脾應于長夏,小暑時節(jié)暑濕當?shù)澜Y伴而行,此時最需艾灸,健脾化濕。

屬足太陰脾經(jīng),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布有隱神經(jīng)及腓神經(jīng)分支,足背靜脈網(wǎng),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腳氣,痔漏,滋陰養(yǎng)血!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jīng)。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太白和足三里為氣機升降之樞機。故養(yǎng)脾之升要同時養(yǎng)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

艾灸這四大穴能起到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小暑氣溫高,病菌繁殖很快。特別是蒼蠅,它是傳播痢疾的重要媒介。蒼蠅在夏季繁殖很快,而且十分活躍。還有蚊子、五毒、病毒、細菌等。

在艾灸的過程中,不僅能對我們的身體起到治病跟預防的作用,艾的燃燒所釋放的物質還有著很好的驅蟲效果,對內增強我們的抗病能力,對外減少外界的侵害!

健康天下人,幸福千萬家!
平衡態(tài)立體健康空間,只為健康品質生活!
— THE END —